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部署,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对成都市开展2023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绩效跟踪评价。本次跟踪评价对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3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评审操作指南(2023版)》,采取现场检查(明查和暗访)、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查看示范引领项目等方式,客观全面评价成都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绩效。经综合评价,成都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现就《成都市2023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跟踪评价情况》进行社会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文字形式(信函、电子邮件)实名向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内容要求真实有据,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对匿名提出异议的将不予受理。
公示时间: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4日
联系人:廖老师、陈老师
联系电话:028-86617123
联系邮箱:sc_spxtc@163.com
联系地址:成都市玉沙路118号1407室(邮编610017)
附件:成都市2023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跟踪评价情况
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
2023年11月30日
附件
成都市2023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跟踪评价情况
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省质检院(省审评中心),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3版)》(以下简称《评价细则》)、《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评审操作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对成都市进行2023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跟踪评价,有关情况如下。
一、跟踪评价组织实施情况
(一)实施方式
跟踪评价由省质检院(省审评中心)具体实施。对照《评价细则》,组织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人员、食品安全评审专业人员,采取现场检查(包括明查和暗访)、查看示范引领项目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跟踪评价。
(二)评价内容
按照《评价细则》基础工作、能力建设、生产经营状况3大项,涉及现场检查的9个评价要点、22项评价内容,根据《操作指南》逐一评价。现场检查共抽查60个点位,其中明查3区4县(市),覆盖16类业态40个点位;暗访3区4县(市),覆盖4类业态20个点位。示范引领项目评价采取现场查看和资料查阅方式开展,主要查看成都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深化属地管理责任、示范引领项目持续推进情况。
二、总体情况
(一)示范创建工作成效
1.压实“两个责任”,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成都市2023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亲自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重点推动完善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分层分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向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各县(市、区)食安委主要负责同志发出《履职提示函》51份,及时提示风险隐患、强化责任监督,常态化压实工作责任,拧紧明责、压责、履责全链条。全市2万余名包保干部督导45.1万余次,整改问题3.05万个,有力维护了食品安全大局。
2.坚持关口前移,食品安全源头防治更有保障。坚持源头严控,推进产地环境净化、农兽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实施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创新“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码”模式,建设合格证自助服务点970个,建立准入制查验点492个,附证销售农产品190.6余万吨。完成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安全监测和优品率测评任务,通过加强低温科技储藏技术和粮库智能化技术运用,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建立全覆盖监测预警体系,新增哨点医院65家,开展跨部门、跨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风险研判预警交流,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3.加强能力建设,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软硬件。推行星级市场监管所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标准化市场监管所建设,硬件配备满足监管工作需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专业化比例达到70%以上,各类专业培训覆盖率100%,每人每年培训时间达40学时以上,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依托成都市基层“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将1.3万余名网格管理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保障、统一考核,推动食品安全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以保障大运会为契机,建设高标准赛事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支撑,助力成都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4.打击违法犯罪,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强化农产品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出动执法人员9986人次,查办农资案件207件。开展“春雷行动2023”“铁拳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4631家次,督促整改问题623个,开展行政指导、约谈105次。紧盯地沟油、兽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挖幕后”,侦破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重大案件,移送涉食品类刑事案件43件109人,相关案件获公安部贺电2次,“3·2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入选全国公安机关打击食品“两超一非”犯罪首批典型案例。
5.推进社会共治,食品安全共建共享格局更加完善。建立动态民生诉求获取机制,通过7×24小时舆情监测,收集民生诉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按时核查率和投诉按时办结率均达到99%以上。定期发布检查对象“征集令”,线上投票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食品保驾护航,线下将专业检测设备设置在大型商场、超市的出入口,把征集现场与食品安全科普有机结合。全市开展食安科普体验活动226场,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发放宣传品4万余份。拍摄食品安全相关视频32条,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播放总量突破约4.9亿人次,点赞超过1719万次,全平台粉丝近778万。食品安全科普视频获四川省首届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大赛金奖。创作“督督熊”食安科普绘本IP第二期,推出小小食检官活动,发起“文明”倡议,充分形成良性互动。
(二)示范创建特色亮点
1.探索区域协同治理智慧监管新模式。以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为基础,深入推进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系统,构建“成德眉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四市区域食品安全一体化智慧监管。2023年该平台接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综合管理一张图平台,持续进行全国不合格抽检等数据归集,累计归集食品安全国际咨询信息94103条、政策法规信息1486条,2023年新增归集食品安全每周舆情54条、31个省市及自治区抽检不合格公示数据16550条。按月编制“各省月度不合格抽检数据分析报表”和不合格数据明细表,重点监测各省对成德眉资食品生产企业抽检不合格产品情况,分析各省累计抽检不合格超过3次的被抽样单位和生产企业名单,各省不合格食品品类前十及不合格项目情况,为抽检监测和靶向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大力提升了区域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水平。
2.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助力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建圈行动十大行动”。编制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动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美食消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指导丹丹豆瓣等2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天味食品、鹃城豆瓣、满江红等企业建成数字化工厂示范点。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兴粮油、红旗油脂等企业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中,液氮瞬时锁鲜技术、小榨浓香菜籽油加工工艺、新型速冻等专利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传统特色肉制品标准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创新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积极构建品牌孵化平台建设,全市农产品累计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6个。新希望控股集团、通威集团进入世界500强,3家企业进入中国食品百强榜,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3.传播有力声音制止餐饮浪费。成立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指导行业协会发布《成都市餐饮业反餐饮浪费行为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制作反餐饮浪费视频2个,印制倡议书12万余份、桌卡2万8千余份,制作“扫码举报”等特色摆件1万3千余个,覆盖餐饮主体10万余家。组织乡厨协会会员单位签订承诺书,将推行节俭家宴纳入“村规民约”;指导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细化餐品描述、辅助点餐提示;面向社会餐饮推广“半份菜”“小份菜”;在中心城区评选“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示范餐厅。运用好宣传工作新媒体矩阵,通过趣味图文、案件警示、明察暗访、解答咨询等形式传播制止餐饮浪费的理念。
4.保障重大活动助力城市品牌建设。从五个维度,助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建设。一是周密的制度保障。通过系列地方标准和监管手册规范了重大活动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联动机制。二是专业的队伍保障。成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优选900余名业务骨干构建监管队伍保障体系。三是严密的方案保障。坚持“一事一策”“一点一策”原则进行周密部署。四是严格的过程保障。全程驻点监管,全面排查问题,全程守护舌尖安全。五是科学的技术保障。发挥专业检测机构技术优势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开展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严控操作过程交叉污染风险;推进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智慧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成都大运会,中国质量大会等150余起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累计保障3800余餐次食品安全,实现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零事故和零投诉。
(三)存在的不足
从跟踪评价情况看,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创新提升,成效显著,但对照食品安全工作新任务、新要求,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食品安全源头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还要进一步深化。三是监管还有难点、痛点,现代化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智慧化监管需进一步提速扩面。
(四)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建议成都市持续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夯实创建基础,打造创新亮点,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坚持源头严防严控,持续开展产地环境净化治理,推行农兽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围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有效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2.大力提升现代化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全方位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完善食品安全“互联网+”智慧化监管,聚焦食品经营新业态和食品消费新模式,创新方法举措,进一步加强直播带货、网络订餐、电商、团购、代购等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化水平。
三、跟踪评价意见
根据省级跟踪评价情况,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高位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示范活动,在组织保障、党政同责、监管举措、能力建设、责任落实、示范引领等方面,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巩固拓展创建成果,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成都市整体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分为85分,创建知晓率为84.94%,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