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宝鸡市聚焦全面育人教育惠民持续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1-25 23:40)
文章正文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解决“四点半”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宝鸡市聚焦全面育人和教育惠民,持续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走出了一条“学校给力、学生欢迎、教师乐意、群众满意”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宝鸡市认真贯彻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做好课后服务的宣传引导、政策保障、实践指导、机制创新等工作,课后服务全面实施,活动内涵日益丰富,家校协同更加密切,育人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政策“导航”:把好事办好。宝鸡市站在教育为民、惠民、利民的高度,持续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2016年,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素质提升、社会认知、全面发展”。2017年,印发《关于在部分小学试行“弹性离校”的通知》,要求从2017年5月份开始,在全市45所小学试行“弹性离校”,主要针对学校正常放学后离校确有困难的小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集中管理,以完成作业、预习复习和课外阅读等自习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体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自主实践活动。2019年,联合市发改、人社部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开展课后服务的总体要求、实施原则、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等作出规范性安排。2020年,联合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宝发改收费发〔2020〕797号),明确课后服务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应遵循“学生自愿、 据实收取、不得盈利、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市区(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高新区)最高不超过3元/课时·生,各县最高不超过2.5元/课时·生,每天按不超过两课时收费。随着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导向更加鲜明,政策更加清晰,保障更加有力,评估更加科学,充分调动了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意愿稳步提升。

      ——学校“搭台”:让难题不难。宝鸡市中小学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四点半”延时服务,既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加油。随着课后服务深入开展,管理越来越精细,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也越来越强。各学校立足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校制宜开发服务项目,让室内外操场“动”起来,让图书馆、阅览室“满”起来,让艺术、手工等部室“活”起来,让教室“亮”起来,为每一名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教育场”。同时根据课后服务特点,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载体功能,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长担任辅导员,让课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涌现出“四点半课堂”“第二课堂”“书香课堂”“手工课堂”、书法班、舞蹈班、围棋班等特色课堂,组建起合唱队、轮滑社、篮球队、足球队、健美操队等兴趣活动小组,学校各个部室供不应求。金台区三迪中学开设“学业帮扶提升、体能拓展训练、兴趣特长培养”三个板块,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服务需求,真正达到学有所需、学有所获。

      ——学生“点餐”:让个性张扬。随着课后服务的深化,宝鸡市各中小学积极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服务、自主发展。坚持“以志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同趣为标准”的原则,推动学生组建文学社、足球社、花样跳绳社、手工社、模联社、机器人创新社等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制定社团章程和活动计划,聘请教师当辅导员,有序发展自身特长。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积极发展学生在球类、武术、棋艺、舞蹈、乐器、书画、表演、科技、影视、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特长,实现“混级”“混班”“混龄”组团,促进学生融合发展。蟠龙新区第一小学根据办学特色,每周二、四下午组织开展舞蹈、绘画、篮球、健身操、趣味英语、围棋等兴趣活动,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扶风县杏林小学本着“充分挖掘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的原则,聘请校内外社团辅导教师,精心制订活动方案及评价标准,提交课程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开展社团成果展示及评比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有效延伸。

      ——家校“牵手”:让亲情暖心。针对学困生、生活困难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宝鸡市中小学打好“亲情牌”,让课后服务充满温情。寄宿制学校普遍设立“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室内配置固定电话、计算机、图书等,开通“亲情电话”,方便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为每位留守儿童指定一名“代理家长”,利用课后时间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情况,加强亲情关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课内有人管、课后有人爱。对学困生加强学业辅导,建立“导师制”和学习帮扶小组,由专任教师或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解决了学困生学习夹生等问题。学校还开辟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学生检查校园卫生、活动纪律、安全措施等,使学生既得到实践锻炼,又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学校还组织“家长义工”进入校园,为学生提供社团辅导、专题讲座、民俗展示等课后服务,使“四点半”延时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渭滨区航天小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指定帮扶老师,实行结对服务。麟游县镇头小学是一所山区县城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学校组建了阅读、书法、艺术、体育、科技等社团,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

      ——安全“筑底”:让责任落地。由于课后服务并非全班、全员参与,学生在校内流动性较大,各学校普遍把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严格落实考勤、门卫登记、安全评估等措施,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学生安全、家长放心。在课后服务时段内,各学校均安排校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值班,配足辅导教师,选聘学生干部参与,形成责任管理体系,确保消除管理盲区。各县区普遍开展对课后服务的督导,重点检查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收费情况、服务内容、安全保障、人员配备、工作成效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解决“四点半”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宝鸡市聚焦全面育人和教育惠民,持续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走出了一条“学校给力、学生欢迎、教师乐意、群众满意”的发展之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