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鸡信息 宝鸡资讯

宝鸡市推进“四型”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1 00:29)
文章正文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2022年以来,宝鸡市全面开展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建设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四型”社区工作,走出了一条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

该《调查》对宝鸡市近年来社区建设成效进行了认真回顾,指出了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全面提升现代化城市的品质和标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宝鸡首创建设“四型”社区,结合实际确立“五三三五”方法路径,即建设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的平安型社区,建设居家便利感、出行便利感、办事便利感“三感提升”的便利型社区,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共建、美好个人行为共植、美好道德情操共塑“三美共享”的美丽型社区,建设就业创业安心、社会保障舒心、托幼上学称心、健康就医放心、文化娱乐开心“五心并举”的幸福型社区。调研报告也对今后的工作,就如何调动“人”的因素,把社区工作者的基础队伍建设好、把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好、把居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好、把社会组织的共建职能整合好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建议。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市社区党建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是党中央对基层治理的重要部署。今年以宝鸡市深化党建引领进基层治理,建设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四型”社区,探索走出了一条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

精准用力 成效明显

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处于城市治理服务的最前沿,涉及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近年来,宝鸡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党建引领社区服务的机制日趋健全,社区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一是社区主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宝鸡坚持把社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持续用力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推进标准规范社区建设。近三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社区建设项目81个,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46个,全市191个社区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23个。按照“六室三站一场一中心”标准规范社区内部设置,将30%的用房用于社区“两委”办公,70%的用于居民和社会组织活动,落实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人员报酬待通45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扎实有效。聚焦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破解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宝鸡扎实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望组咯社区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完善了“网格指导员一网格长一同格员一居民小组长一楼栋长”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置居民小组长2978名、楼栋长13818名。网格员定期走访居民群众,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三是社区智能化治理不断完善。宝鸡将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投入1850万元,建设县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合12个,建成社区智慧服务终端30个,实现了市、县区、社区三级社区信息互联互通,以及“县域内通办、网上代办、自助办理”等服务。目前已完或270万常住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全市社区“一楼一册、一户一档”数据不断完善。在近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类来宝返宝人员信息实现线上自主报备、系统分类推送。

积极探索  系统推进

为全面提升现代化城市的品质和标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宝鸡市围绕社区治理怎么做,做什么,首创建设“四型”社区,着力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结合实际确立“五三三五”方法路径,指导各县区、镇街和社区,坚持靶向定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四型”社区建设。

一是建设“五治融合”的平安型社区。加强政治建设,抓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社区党建、政法综治、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民政事务、消防安全等网格实现“多网合一”。筑牢法治保障,常态化开展“八五”普法宜传,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做好社区轿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帮教管控。提升社区应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预防处置能力。倡导德治教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宣传学习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平安社区建设。深化自治强基,全面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解决”。强化智治支撑,深人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加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推进“雪亮工程”向小区延伸。

二是建设“三感提升”的便利型社区。建设“15分钟生活服务圈”,提升群众居家便利感。以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为契机,完善社区周边超市商店、邮政电信、保险金融、燃气电力、快件寄递、资源回收、水电维修、美容美发、缝纫裁剪、修鞋洗衣、配匙修理、餐饮娱乐等服务配套设施,满足群众衣食住娱等生活性服务需求。建设“15分钟交通服务圈”,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感。加大城市治堵力度,增加城市公共地带和小区泊车位,加快建设社区周边电动汽车和电瓶车充电站点。积极推广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增加共享单车投放,满足群众安全快捷出行需求。建设“15分钟利民服务圈”,提升群众办事便利感。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设立青年创客空问、老党员工作室等特色服务场所。支持杜区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服务事项办理,以及办事导引和“代理办”、“就近办”、“网上办”、“一站办”等服务,满足群众政务事项办理需求。

三是建设“三美共享”的美丽型社区。打造绿色社区,共建美好人居环境。推进社区周边见缝插绿,确保绿化率达到30%以上。加强“三无小区”管理,抓好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重点部位环境卫生治理,改善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消防等基础设施,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打造文明社区,共植美好个人行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削,确保无出店经管、随意摆摊设点、随意停放车辆等问题,广泛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等活动。打造和谐社区,共塑美好道德情操。完善社区“双报到”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以和合文化引领邻里交往,传承优良家风,大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模范评选活动,加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宣传褒扬力度。

四是建设“五心并举”的幸福型社区。让群众就业创业安心。深入突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行动,构建“政策稳岗、培训赋能、创业带动、失业帮扶、公岗兜底”的全链条社区就业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社区周边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帮扶基地,发展“小店经济”等模式,支持社区居民多柒道灵就业。让群众社会保障舒心。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验体系,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解决好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职工住房问题,健全孤寡老人、因境儿童、困难家庭等重点人群救助关爱体系。让群众托幼上学称心。支持社区筹办普惠性托幼机构,补齐托幼民生短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市民“家门口的学校”,力争1500户以上居民社区设有1所以上普惠性幼儿园,3000户以上居民社区设有1所以上小学,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入学圈。让群众健康就医放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居民健康指导和重点人群健康干预。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治病向防病、由坐诊治疗向入户服务转变。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升社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让群众文化娱乐开心。广泛开展社区文艺汇演、经典诵读、体育竟技、手工制作、书画交流等活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统等建设社区周边公园、体育健身场地,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让社区真正成为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家园。

紧抓关键  强化保障

社区工作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宝鸡市建立项目资金下沉、督查督办考核等完备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社区的人财物投入,进一步强化保障、加大支持,不断做强特色、做活亮点,做出经验、做优品牌。

强化资金项目支持。市级和县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四型”社区建设,各级各部门采取划拨党费、社会捐资、引导民问资金投入等方式,统筹推动项目、资全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对社区申报上来的项目,镇街、县区和市县区主管部门积极对接,该申报的申报、该包装的包装、该批复的批复、该安排的安排、该协调的协调,使每个社区都有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和资源支持。

强化社区基础保障。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以上标准落实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按照每万城镇常驻人口不少于18人标准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足额落实社区工作经费,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由县区统等、镇街管理,为每个社区配备2名事业身份工作人员。优先从社区优秀人员中招录公务员或事业人员,优先选拔优秀社区书记进镇街领导班子。

强化督查督办考核。将建设“四型”社区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所在镇街、包抓部门、驻社区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的晋级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扬。单位和党员干部在社区工作情况,与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及干部个人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绩效考核挂钧,倒逼各项任务落实。市级各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点面结合、梯次推进、长效管理、整体提升。

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党员是推动“四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实施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制度,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社区报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进一步充实社区治理力量。下一步将探索改“党员自发到社区报到”为“部门统一到社区服务”,市级部门、单位有序组织党员干部优先到三无小区、老旧小区等城市治理薄弱的地点参加服务,人员不够的由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力量补齐,努力打造“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升级版。

强化居民参与互动。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要寓“四型”社区建设于服务之中,组织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开展美化环境、纠纷调解、文体娱乐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变陌生人社区为熟人社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不断完善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让居民在服务中享受尊严,增强社区的感召力。积极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推广“微治理”模式,从细微处服务群众,增强社区的向心力。

强化社会组织共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围绕居民需求,加快培育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等社区组织。加大对各类社会组织助推“四型”社区建设力度的整合支持力度,为其从事社区服务提供补贴奖励、活动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通过各方力量整合,在全社会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带头包抓、社会各界扎实帮扶、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人人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良好格局。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